English

改善经济“软环境”刻不容缓

1999-07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肖玉华 我有话说

一家企业从开始注册登记到拿到营业执照用了一个多月时间,还不明不白搭进3000多元费用。长春市委、市政府从类似的事例中深切感到——

一家企业从开始注册登记到正式拿到营业执照,花了一个多月时间,备尝有关主管部门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的滋味,还不明不白地搭进3000多元费用;一个外商在长春市召开的“长春的投资环境究竟如何”的座谈会上说,“有这么一件事让我们不好理解。一次,说要收6000元治安费,后来找人说了一下,便减到1000元,这收费弹性咋这么大?”类似的事情使长春市委、市政府深切感到,近年,长春市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,高楼林立,汽车满地,然而,以人的素质为标志的“软件”建设却相对滞后了,不仅“三乱”问题存在,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“吃、拿、卡、要”,更重要的是以权代法,政令不畅,造成“主人”与“仆人”错位,破坏了正常的经营秩序,伤害了投资者的感情,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。

从今年6月开始,长春市委、市政府重点抓改善经济发展的“软环境”,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改善经济、发展“软环境”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。市委书记米凤君提出,要把改善经济发展“软环境”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,最终目的是解决好“主人”与“仆人”错位问题,使机关工作人员和职能部门真正做到由管理转向服务。

6月24日,自6月初该市召开改善经济发展“软环境”建设动员大会后仅3周,市里便公开了野蛮执法、非法收费等10起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“软环境”案件。长春市朝阳区法院助理审判员孙洪信等18人分别受到行政记过、警告、辞退等处理,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。使长春老百姓昔日还感到生疏的“软环境”一词渐渐热起来。近日,长春市纪委、监察局又公布了《关于严肃处理干扰阻碍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的暂行办法》。市长李逑说:“长春市没有特权单位。谁破坏‘软环境’,就追究谁的责任。”一位在长春投资的外商听说长春市大力整治“软环境”十分高兴,说:“‘软环境’的中心是提高干部和市民素质,形成一个好的城市形象。如果一个地方‘人’的素质上不来,谁还肯上这个地方投资办企业?”

长春市区东南部近年崛起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。6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田野,如今这里已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跨国公司的近300户合资企业和2000户内资企业。去年,这个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.16亿元。这个开发区得以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是4个字:“服务”、“快捷”。据统计,全区80%的企业入区手续是在一、两天内办定的。这里的经贸局实行“五合一”办公,即计委、经委、外经委、外办、科委等5部门要盖的5个章子,在这里“一勺烩”,实行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全过程服务。许多外商选中这个开发区,也是看中这里的“软环境”。长春市委、市政府从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希望,曾设想,如果全市都能像这个开发区一样,那么长春的经济发展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啊!这也成为该市下决心改善发展经济“软环境”的一个缘由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